Appearance
数据库设计
本文档引用的文件
目录
引言
本文档系统性地介绍了基于 Nest 框架的数据库设计规范与最佳实践。文档详细阐述了数据库建表规范、模式定义文件结构、实体关系设计、特殊字段处理以及索引设计原则。通过分析 base.ts
和 base.sql
等核心文件,揭示了代码生成机制和数据库迁移策略,旨在为开发者提供一套完整的数据库设计与管理指南。
项目结构
项目采用模块化设计,数据库相关配置文件集中存放在 codegen/src/tables/base/
目录下。主要文件包括 base.ts
(TypeScript 模式定义)、base.sql
(SQL 建表语句)和 base.i18n.sql
(国际化支持表)。代码生成器根据这些定义文件自动生成数据访问对象(DAO)、服务层和 GraphQL 接口,实现了数据库模式与应用代码的高度一致性。
图示来源
本节来源
核心组件
核心组件包括数据库模式定义(base.ts
)、SQL 建表脚本(base.sql
)和代码生成引擎。base.ts
文件使用 TypeScript 定义了所有数据表的结构、约束和元数据,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单一事实来源。base.sql
文件则包含了具体的 SQL 建表语句,确保了数据库物理结构的正确性。代码生成引擎读取这些定义,自动生成应用所需的代码,极大地提高了开发效率和代码一致性。
本节来源
架构概述
系统采用分层架构,数据库层位于最底层,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存储服务。数据库设计遵循规范化原则,同时通过代码生成技术实现了数据模型与应用逻辑的紧密耦合。实体关系通过外键和关联表实现,支持一对一、一对多和多对多关系。系统还集成了软删除、数据权限和字段权限等高级功能,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。
图示来源
详细组件分析
数据库模式定义分析
数据库模式定义文件 base.ts
采用声明式语法,清晰地定义了每个数据表的结构和行为。每个表的定义包含 opts
(选项)和 columns
(列)两个主要部分。opts
部分定义了表级别的配置,如缓存策略、唯一约束和默认排序。columns
部分则详细描述了每一列的属性,包括列名、对齐方式、宽度、是否只读、是否必需、是否可搜索等。
图示来源
本节来源
实体关系设计分析
系统通过外键和关联表实现了复杂的数据关系。例如,用户(base_usr
)与角色(base_role
)之间通过 base_usr_role
关联表实现多对多关系。同样,角色与菜单、角色与权限之间也采用了类似的多对多关联设计。这种设计模式确保了数据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,允许一个用户拥有多个角色,一个角色拥有多个菜单和权限。
图示来源
本节来源
特殊字段处理分析
系统对创建时间、更新时间、软删除标志等系统字段进行了统一处理。所有数据表都包含 create_time
、update_time
和 is_deleted
字段。create_time
和 update_time
字段由系统自动填充,记录数据的创建和最后修改时间。is_deleted
字段作为软删除标志,当记录被删除时,该字段被设置为 1,而不是从数据库中物理删除,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可追溯性。
图示来源
本节来源
依赖分析
系统各组件之间存在明确的依赖关系。代码生成器依赖于 base.ts
和 base.sql
文件中的模式定义。应用层的 DAO、服务和 GraphQL 组件依赖于代码生成器生成的代码。数据库模式本身也存在内部依赖,如外键约束和关联表。这种清晰的依赖关系确保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。
图示来源
本节来源
性能考虑
数据库设计充分考虑了性能因素。通过为常用查询字段(如 lbl
、username
、create_time
)创建索引,确保了查询效率。同时,采用软删除而非物理删除,避免了频繁的 DELETE 操作对性能的影响。对于大文本字段,如 old_data
和 new_data
,使用了 text
类型,并通过 is_deleted
字段进行过滤,减少了不必要的数据加载。
故障排除指南
在进行数据库操作时,常见的问题包括外键约束冲突、唯一索引冲突和数据类型不匹配。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仔细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。例如,在插入 base_usr_role
记录时,必须确保 usr_id
和 role_id
在各自的表中存在。在更新 code
字段时,必须确保新值在 base_role
表中是唯一的。
本节来源
结论
本文档全面介绍了 Nest 项目的数据库设计规范和最佳实践。通过分析模式定义文件、SQL 脚本和代码生成机制,揭示了系统如何实现高效、安全和可维护的数据管理。遵循本文档中的指导原则,开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该数据库系统,从而构建出高质量的应用程序。